6月24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海上最大自營油田——綏中36-1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1億噸,成為我國第一個生產原油超億噸的海上油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綏中36-1油田位于渤海灣北部,于1993年投產,高峰年產原油超500萬噸,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3億噸,目前擁有24座海上平臺、545口油水井,日產原油超8900噸,是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的主力油田。
據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春生介紹,1億噸原油相當于2023年我國原油產量的一半,可供千萬級大型城市人口使用約20年,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綏中36-1油田地處北緯40度冰區,屬于稠油油田,開采面臨冰凍期和原油流動性差的雙重挑戰,曾被外國專家稱為“向21世紀新技術挑戰”。中國海油堅持“創新驅動”,首創注水強采稠油開發技術,采用反九點法注采井網,在工藝、防砂等方面進行技術引進和革新,攻克了海上稠油開發這一世界級技術難題。
經過30多年的開發生產,綏中36-1油田已開采區塊的采出程度高達33.9%、整體含水率超過91.8%,油田人員對現有生產動態資料分析發現,地層中仍分布著可觀的剩余油儲量。
為進一步挖掘油田潛力,油田人員結合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雙高”特點,精心部署實施綏中36-1油田二次調整項目,通過新建1座中心處理平臺、2座井口平臺,設計加密部署81口開發井,進一步釋放產能,助力老油田擴能增產,走出一條大油田持續穩產、增產的道路。
綏中36-1油田二次調整項目是目前我國海上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二次調整項目,2022年7月開工建設,并于2024年2月順利投產,截至目前已累計貢獻原油產量超20萬噸,預計全年可釋放產能80萬噸,為老油田實現穩產增產積累了寶貴經驗。
綏中36-1油田作為我國自營勘探開發的第一個海上現代化油田,不僅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油氣能源,同時自營油田的完全自主使全方位的試驗和探索成為了可能,逐步成為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試驗田”。
綏中36-1油田的開發建設,推動了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同時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物質基礎。今后,不斷進步的海洋石油工業技術將賦能綏中36-1油田持續增儲上產,為中國海油實現2025年日產目標貢獻力量。(中國化工報曲照貴)
2024年,中原油田普光氣田大灣區塊通過整體高效調整,建產12年后再次實現單井百萬立方米工業氣流,新增動用儲量58.38億立方米,大灣氣田年產量升至45億立方米,采收率顯著提升。
“2024年累計加工原油1960.8萬噸;成品油產量964萬噸、乙烯產量140.07萬噸、對二甲苯產量255.4萬噸,均超計劃完成年度任務目標。乙烯裝置、芳烴、煉油綜合能耗均優于板塊考核指標,乙烯...
1月16日8時,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二作業區測調班班長姚冬明正在井上進行測試監督。為了盡快完成措施井任務,這個班組搶前抓早,放棄周末休息,組織骨干力量開展測試會戰,以“起步即沖刺”的奮進姿態,為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月14日發布公告稱,擬投資約213.07億元,在維持原油加工能力不變的基礎上,推進全面技術改造和提質升級,關停現有70萬噸/年乙烯等18套裝置,新建120萬噸/年乙烯...
1月13日,從中原油田獲悉,該油田在東濮凹陷部署實施的首口頁巖油水平井——濮7601H井,已實現連續3個月穩產,累計產油量突破2500方,累產氣量達到27.3萬立方米,達到了儲量申報工業油流的標準。
連日來,中原油田衛11儲氣庫日采氣量由采氣初期的300萬立方米提升至450萬立方米。“采氣量的提升,標志著中原儲氣庫群逐步進入本輪采氣高峰期。